小時候
三月是孩童游玩在田野,肆意放飛心情的季節。
“又是一年三月三,風箏飛滿天······”伴著古老的歌謠,在春暖花開的季節,乘著春天的微風,孩童們三五成群,歡喜雀躍,田野放風箏,河邊編柳帽。在外,流連忘返在桃花紅、梨花白的海洋,回家,咀嚼著香椿炒雞蛋的芳香,成為人們對童年春天時光的美好記憶。
長大后
三月是鶯飛草長,桃紅柳綠,連空氣都充滿著生機。
一幕煙雨洇綠了江南,一夜春風搖醒了沉睡一冬的垂柳。燕子呢喃,聲聲都是對春的呼喚。不經意間,人們就會驚喜地發現,背風向陽的溝坡處,冒出一抹黃綠的嫩芽,仿佛步步為營的春,在占領冬的陣地后欣然樹起的第一面春的旗幟。迎著明媚的春光,這面旗幟一招手,便萌動了世間萬物,綠色一點點加重,鮮花一簇簇競開,漫山遍野,繁花似錦,連陽光中都充斥著春天的氣息。
后來啊
三月是賞一場春花、看一季落紅之后,即使執手一片枯葉,亦能解讀冬雪覆蓋的珍藏。
年復一年,冬去春來。您終會悟得生命亦如冬去春來,就是一場輪回,亦是循環往復的延續。迎著早春的朝陽,打開那扇心窗,暖春的氣息撲面而來,不由讓人想起那句暖心的詩詞:面朝大海,春暖花開!
而現在
三月是心中有景,才能春暖花開。
只是春光明媚的日子里,當年合家牽手郊外踏青、徜徉花海的場景,如今被時光老人導演成了約談當事人、釋法解疑、耐心調解,或是孤燈相伴、徹夜查閱卷宗、加班分析案情的畫面。雖然卷宗如山,責任如山,錯過了陽春美景,但笑撫過一絲缺憾,您說:把握好每一個春日,審理好每一起案件,就是不負春光不負卿的最好慰藉。因為您終于懂得:心中有景,才能春暖花開!
一生為了心愛的審判事業奉上一季季陽春三月,始終保持對生活的熱忱和對大自然的敬畏,儀式感常在,善良亦常在,暖春亦就常在,正義自然亦就會像年復一年、準時報到的陽春三月一樣,永不缺席!為此,您堅信:只要心中有景,自當春暖花開!只要心中有景,即使手捧卷宗,正義之花亦會常開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