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,盡享草長鶯飛、鳥語花香、乍暖還寒的陽春三月,伴著一場紛落的花雨,不期而至。正所謂:“燕子來時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。池上碧苔三四點,葉底黃鸝一兩聲”。有道是:梨花風起正清明,游子尋春半出城。
時下,春花如雨。雨如花謝;ㄈ缬曷。
萬物復蘇,鶯飛草長;鳥語啾啾,婉轉悠揚;百花吐蕊,競相綻放,爭先恐后地邀寵于清明:清明是“梨花雪壓枝,鶯囀柳如絲”的梨花帶雨送來;清明是“杏子梢頭香蕾破,淡紅褪白胭脂涴”的杏花暈染開來;清明是“不知細葉誰裁出,二月春風似剪刀”的綠柳搖曳而來;清明是“柳葉亂飄千尺雨,桃花斜帶一路煙”吐蕊桃花斜帶而來……
百花爭艷之時,“倒春寒”妒意大起,氣溫驟降,且挾帶一場春雨突然來襲。這雨雖不似夏雨般磅礴而傾盆,但因了寒意凜然的緣故,令往年細膩婉轉的春雨夾雜了些許秋雨般的寒肅和陰冷,少了應有的柔和與輕盈。雖如此,一場春雨過后,仍洗盡了鉛華,清新了萬物,最終還大地一片清新明凈。
清新明凈間,忽然發現:氣溫偏低、陣陣寒意的今年的清明,獨獨缺席了往年的“風”。令人想起“清明有風,夏天會鬧大旱”和“麥子不怕四季水,只怕清明一夜雨”的古諺。也許,上蒼好德,顧念民眾清明節忌諱天陰、下雨、刮風的“清明不明是荒年之兇兆”的民間傳說,命雨提前下、將風化為無了吧。
誰知風兒此刻拳拳發聲:往年清明,人們借春風乍起,紛紛寄一葉相思祭奠故人,拜托風兒代為傳遞。誰知今年一場春雨淅瀝,打濕了夢的翅膀,令人不能在葉上題詩……
春雨一臉無辜,聲聲辯解道:無怪乎雨,也無怪乎風,只怪這“微時代”橫行的萬丈紅塵里,傳統的悄然退位,現代的日趨崛起。視頻里共話一個清明故事;手機上同焚一紙裊裊升騰的愿心,不必再匆忙的趕路祭祖上墳,不必再苦苦的相思無寄。這個微信的時代啊,時刻都能揮就一首團圓的詩,它承載著滿滿的祈愿和撫慰,為天上,為泉下,為人間游走不息的靈與魂,靜求安好:
愿這大地復歸清新,人心復歸明凈,勤政清明復清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