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千古的荷風又吹過屈原故里,田野,杏熟麥黃,空中,棕葉飄香。一個與詩歌有關、與詩人關聯的節日——“端午節”,又在“粽子香,香廚房;艾葉香,香滿堂”中向我們走來。
在這個泱泱華夏流傳至今的節日里,令人不由地想起汨羅江,想起屈原,想起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,想起在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如日月輝映、流光溢彩的《離騷》、《天問》、《九歌》等一部部文學瑰寶,想起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——“風、騷”······
品著雄黃酒,嗅著粽葉香,再次緬懷屈老夫子的愛國憂民的情懷;再次緬懷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“可與日月爭光”的巍巍人格與意志;再次緬懷他那從“小我”走向“大我”的思想及人生理念,再次吟哦他那壯麗輝煌的詩篇,感時懷古,撫今猶嘆!
“節分端午自誰言,萬古傳聞為屈原?靶Τ彰烀,不能洗得直臣冤!碧拼男恪抖宋纭吩姼枳屓嗽诠澣盏亩笸髧@息中多了一份懷念;“但夸端午節,誰薦屈原祠;把酒時伸奠,汨羅空遠而!碧拼页柕脑娋,深切地表達了人們對一代愛國詩人的尊敬與紀念;“競渡深悲千載冤,忠魂一去詎能還。國亡身殞今何有,只留離騷在世間!睔v代的文人墨客,到了端午節都要寫詩作賦,以表達對屈原的緬懷。
“角黍包金,草蒲泛玉,風物依然荊楚!泵耖g的紀念活動穿越時光的隧道越發變得豐富多彩,逐漸形成了一種遍布全國的文化習俗。人們紛紛以“賽龍舟”和“吃粽子”等活動,表達著對屈原的道德觀念和人生理想的高度認同!
端午,讓我們吹響一管簫音,任由國亡家破的聲聲離恨從指尖流瀉,繞過江漢,飄過黃河又縈回于塞北三秦,綿延數千載的笙歌飄忽到松花江上,嗚咽在迷茫的夜色里,浸染在生命的幽思中,以此祭奠屈老夫子的游魂,在蒼涼大地,尋覓那一抹《離騷》、《天問》的底蘊。
端午,讓我們賽起龍舟,再次競渡于汩羅江那條永遠流淌著詩歌的光榮與夢想的河流,以赤子情懷和求索不止的堅貞,打撈華夏文明的歷史教誨,于每年的今天,與先賢哲人展開一次心靈對話。
端午,讓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增強“四個意識”,堅定“四個自信”,堅決做到“兩個維護”,努力實現政治和法治相統一,質量和效率相統一,法理和事理、情理相統一,過程和效果相統一,進一步提升新時代全體干警的司法能力和水平。
端午,讓我們繼續踐行“司法為民、公正司法”的理念,以開展“審判質效提升年”活動為契機,加強審判團隊建設,完善案件分配機制,落實院庭長辦案制度,強化績效考核和職業保障,多辦案、辦好案,提升審判執行質效,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,以一流的隊伍和一流的業績,告慰屈老夫子的不死的忠魂。
端午,讓我們以創建“全國文明城市”活動為載體,大力開展緬懷愛國詩人屈原系列紀念活動,進一步了解傳統節日、認同傳統節日、喜愛傳統節日、過好傳統節日,增加愛國情感,共樹文明新風,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,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社會誠信體系建設,力促審判執行等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,以優異成績向建國70周年獻禮!